“社科助力縣域高質量發展”活動方案
時間:2021-12-16 12:31 來源:省社科聯 編輯:
縣域強,則省域強,縣域興,則省域興??h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托,是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區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主戰場。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是我省新時代發展的主題,縣域承載著高質量發展的特殊使命,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是省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縣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理論與現實問題需要解決,有許多實踐經驗需要總結,這些都為我省社科工作者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省社科聯黨組決定,開展“社科助力縣域高質量發展”活動,方案如下:
一、活動目的
開展“社科助力縣域高質量發展”活動,就是要動員我省社科理論工作者走出書齋,走進基層一線,深入實踐一線,深入基層群眾,向人民群眾學習,在服務基層活動中改進學風、提高學品、檢驗學理、發揮學長、增長學識。開展“社科助力縣域高質量發展”活動,就是要動員我省社科理論工作者,了解基層的所需所盼,堅持為人民做學問,圍繞縣域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開展“社科助力縣域高質量發展”活動,也是動員廣大社科工作者,面向基層開展社科知識普及,宣講黨的創新理論,解讀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用黨的最新理論、現代科學知識、社會文明成果引導民俗民風,倡導現代文明新風。開展“社科助力縣域高質量發展”活動,也是為了解決當前社會科學研究小、散、虛,成果不實用及社科普及不接地氣等問題,發揮省社科聯社科研究、社科普及項目導向作用,集中社科研究、社科普及資源,聚焦縣域高質量發展,引導廣大社科工作者關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應用對策研究和重大實踐經驗總結,開展社科知識普及,提升社會科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促進學研用的深度結合,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二、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新時代陜西追趕超越和高質量發展部署,推動社科理論工作者深入基層,著眼理論、政策與現實需要,聚焦縣域高質量發展,開展理論宣講、政策解讀、對策研究,為我省高質量發展貢獻社科力量。
三、重點任務
1.理論宣講、政策解讀
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深刻領會其基本觀點、核心理念、實踐要求,不斷增進人民大眾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及時宣講黨的方針政策,解讀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使人民群眾了解政策、支持政策、積極主動貫徹執行政策。
2.社科知識普及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中國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人民群眾向上向善、共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人民群眾的良好文化素養成為陜西高質量發展的永久動力。
3.縣域高質量發展對策研究
以縣域為研究對象,以促進縣域高質量發展為研究內容,立足于縣域高質量發展中面臨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小切口的具體問題研究支持系統化的宏觀問題研究,通過研究對縣域高質量發展提出對策建議,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對一些發展較好或者在某一領域工作有特色的縣域,要把成功經驗和特色工作進行總結、提升,形成可借鑒、可復制的成功案例。
四、實施步驟
1.確定對口縣(市)(2021年12月27日前)
本活動首批確定30個縣(市),原則上每個設區市不超過3個縣(市)。相關社科研究機構、高校社科聯自主選擇一個對口縣(市),西安市以外高校應選擇所在設區市的縣(市)。各社科研究機構、高校社科聯確定的縣(市)要有積極意向,縣(市)要有明確的縣級領導對接,有明確的配合機構,愿意積極配合相關工作的開展并提供有效的支持,確保項目承擔單位能夠有效地與縣(市)黨委政府溝通聯系,能夠準確了解和把握對口縣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困惑和希望通過社科研究能夠解決的重大問題,且能夠獲得比較真實準確的研究資料。
各高校社科聯、社科研究機構確定對口縣(市)后,填報項目申報書,項目申報書填寫須寫明對口縣(市)、項目負責人、縣(市)相關負責人意見、縣(市)對接部門、聯系人等內容,于2021年12月27日前報送至省社科聯。
2.確定參與助力單位(2021年12月31日前)
省社科聯在綜合評定的基礎上,確定承擔助力活動的單位。
3、組建助力縣(市)高質量發展團隊和活動計劃(2021年2月20日前)
已確定承擔助力活動的各社科研究機構、高校社科聯,要整合內部資源,成立由單位領導牽頭,多學科參與的項目團隊,同時,要吸收所助力縣(市)實際職能部門、政策研究人員加入。在對擬助力縣(市)初步調研了解的基礎上,根據縣(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亟待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或需要總結的重大實踐經驗,設立不少于5項研究課題,要明確課題負責人及課題組成員,明確具體的調研實施方案,成果要求等。同時,項目團隊及各課題要圍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一號文件等中央重要會議、重大決策、重要文件,開展不少于5場次的社科普及活動,要明確宣傳宣講、解讀闡釋內容和計劃。確定后在2022年2月20日前報送省社科聯。
4.項目立項(2022年2月28日前)
省社科聯對申報的項目審定備案后,頒發立項文件和立項證書。
5.項目實施(2022年12月10日前)
項目承擔單位按照計劃組織實施對策研究、理論闡釋、政策宣講、社科普及等活動。每項研究課題,要形成一份完整的研究報告和若干份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每項科普活動,要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宣傳報道,擴大影響。
6.項目結項(2022年12月31日前)
省社科聯組織由相關專家、政策制定部門及縣(市)領導組成結題驗收評審組對項目進行結項驗收。通過驗收的,由省社科聯頒發結項證書。
五、項目支持
省社科聯將整合社科研究、社科普及、學術活動等項目資金,按照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年度重大項目對承擔單位給予經費資助,建議各承擔單位也給予必要的經費配套。助力活動中所涉及的課題研究和社科普及活動,分別列入“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陜西省社科普及資助項目”和“省社科聯學術活動資助項目”給予立項。
六、過程管理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各項目承擔單位和對口縣(市)要加強對重要活動的宣傳報道。各項目承擔單位要將活動開展情況及時向省社科聯通報。省社科聯將不定期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抽查檢查,并聯合《中國社會科學報》《陜西日報》等中省媒體對活動進行跟蹤報道。
項目開展過程中,將采取分片區方式開展學術交流會,交流階段性研究成果,優秀成果以《社科要報》形式報省委省政府相關領導及省級有關工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