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文化強省 提升文化影響力 ——論學習貫徹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精神
時間:2020-12-08 14:49 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
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提升陜西文化影響力,是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作出的重大部署、提出的遠景目標。認真學習貫徹省委全會精神,必須堅持把文化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動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和省委部署,我省扎實加強文化建設,推動全省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不斷提升,極大激發了干部群眾奮斗拼搏的干勁、振奮了全省上下一往無前的精神。實踐證明,加快文化強省建設,讓一切文化創新創造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將為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加快文化強省建設,要堅定文化自信,鞏固奮進思想基礎。要深入開展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宣傳,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扎實做好延安精神的學習、宣傳和培訓,深入領會其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時代意義,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凈化政治生態;積極傳承“西遷精神”,激發全社會的愛國主義情懷,堅定聽黨指揮跟黨走的信念。要深化“厚德陜西”“誠信陜西”建設,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面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加快文化強省建設,要守護好精神標識和文化遺存。要弘揚革命文化,深入開展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支持陜西延安革命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打造更具感染力和影響力的紅色文化品牌,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要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加快推進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加強黃帝陵、延安寶塔、秦嶺等中華文明、中國革命、中華地理標識保護。要加大文物保護利用力度,加快推進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改造提升,加強漢長安城、古芮國、石峁等大遺址保護展示,守護好兵馬俑、大雁塔等世界文化遺產,不斷推動陜西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時代光彩。
加快文化強省建設,要推動文化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實施文藝精品戰略,引導激勵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抓好重大歷史節點和現實題材創作,進一步做強“陜西戲劇”“文學陜軍”“長安畫派”“西部影視”等文化品牌。要強化文藝隊伍建設,培養一批引領時代、德藝雙馨的文化名家,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造更多具有陜西特色、中國精神的文藝精品。要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重大文化設施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和適用性。
加快文化強省建設,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強文化競爭力。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管理體制和國有文化單位改革,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要加快發展以文化創意為主體的新型文化業態,做大做強影視制作、出版發行、演藝娛樂、動漫游戲等主導產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要推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與科技、金融有機結合,加快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設,打響區域文化產業帶、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品牌,打造傳承中華文化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要深化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做強“國風秦韻”“絲綢之路萬里行”和文物外展等外宣品牌,提升陜西文化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陜西文脈悠長,人文薈萃。作為文化資源大省,陜西擁有豐富厚重的文化財富、獨特鮮明的文化氣質,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生機無限、前景廣闊。讓我們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更好滿足三秦人民文化需求,不斷增強三秦人民精神力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提供強大思想保證、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